- 上一篇:一抹不堪回首的曾经伤了黄昏
- 下一篇:经典爱情的英文句子
1 亦复如是者是标明受想行识与前色字合为五字一体也五字者五蕴也五字五则者亦名五阴。亦复如是者五蕴五则亦如是也如是者五蕴五则非一非二也。非一者色受想行识五则五义也。非二者其五蕴五则即是一体也一体者喻人身与两手两足合为一体也所谓一体者非一非二也。我等参者理当一体皆空也方为五蕴皆空也。集 句。亦 复如是者 如是 修如是行如是悟如是证如是本末一体即无有不清净之处。清净者空五蕴也能空五蕴时其他诸行不空亦空尽矣。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2 受是接受(二)想是妄想(三)行是行为(四)识是识别(五)与前色字合并为伍其名为五蕴其号为五阴。五阴者1色者倘见诸色时心无迷惑在无迷惑中无贪无爱无取无舍是名色空2受者若遇诸受时非义勿受弗以道性者勿受受无爱相是名受空3想者真心无相亦无想执更无推测本无希望即无我相是名想空4行者若一举一动一勤一止以及知觉无 污其心 无动其 意其 心若水其意如山其名为识空。集句。受相行识与色为伍即名为五蕴倘无人我是非即名为空倘时时如是即名到彼岸。倘空五蕴即得其纲所谓纲举目张。纲举者真心明也目张者本性见也明心见性之人弗得其果弗证其道者弗可能也。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3 空即是色者真空能含万象其万象者皆是真空之中而显也。凡夫倘能空其心即不名为凡夫也。空心者何能无四相能空五蕴与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嗜舌之所尝身之所触意之所感识之所别者见如是等而不生其心者其名为能空其心也。而不是不见不闻不嗜不尝不触不感不别者。而是无染无住无能动其心也倘能如是即证得三果之人也。 涤 华禅师 《心经 注解》
4 空者是真空也真空者有灵有觉也。而不是玩空者玩空者空无灵觉也真空能含一切一切不碍真空。所谓真空能含妙有妙有能显真空之德之用之灵也。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5 色者多种颜色也色者多者多种多类之别也。色者是某心内分别诸众生相中多类之别也色者凡是有形有相有动有止者其性皆不离其色也。以及妄念与欲性亦复如是总名为色也甚至举心动念行住坐卧生活之中皆有色性也。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6 舍利子三个字1是佛大弟子中之一也2是佛在般若会上呼名提字以彼而作代表之人也。使彼遗留是经度诸有情也有情者有七情也度有情者是断有情也。七情者喜怒哀惧爱恶欲也。集句。舍利子复名舍利弗者。按理解之是如来头顶中红色高起舍利子也。寄名取义而使我等得入般若门而进般若室也即坐般若座而行般若道即用般若之大 用也。 涤 华禅师 《心经注解》
7 度者从此岸度到彼岸也。度者经过其度者从苦厄处度到常乐我净之处。度者度出我等出此生死海也。度者使诸众生出此五阴之狱直赴无为之大道而到究竟之彼岸也。度者度我离欲离妄真心归觉地也。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8 照见者而不是眼见也亦非非眼以回光反照照明自心空。观自在者其意若似也所谓修菩萨行读恒时行读形菩提道者必须回光反照反照自心之中所见五蕴空是不空。五蕴不空者生死不空也生死不空者即生死不能了也。五蕴空时生死亦空也生死空者是不生不死也。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9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10 论理。观者以自心眼反观本觉真心之中有无尘相否。有尘相者即当舍之断之灭之绝之。无尘相者即为真心也。真心者到彼岸也。观者喻立大圆宝镜之前当知宝镜之中之人是谁。亦名回光反照照明本心也。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1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夫心经者真心大道也真心无遍无不遍大道无到无不到所谓在无无之中真心明也大道见也然而明无明相见无见执在无相无执中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故名为大觉大觉者觉三世非三世亦非非三世觉十方非十方亦非非十方在非非中觉性圆已道心成矣亦无圆成相是名为如来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
12 让你烦恼的人,是来帮你的;让你痛苦的人,是来渡你的;让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的贵人;让你讨厌的人,是助你成长的;因为,凡是你所抗拒的事物,其实都是你自己的侧面,是另一个你自己。
13 人生好比一条长长的路,命运之神会为每条路都设置一些障碍,只不过有的设在路前端,有的设在路后端。若把人生拉长看,就会发现命运总体是公平的。不要在逆境的时候悲观绝望,前面也许就是一马平川,也不要在顺境的时候得意忘形,前面也许暗礁密布。
14 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 注:心若清净,则世界清净。心若染污,则世界染污。所以,佛法以心为关键,世间万法,都是由自己的心变现。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15 人生中难免遭遇痛苦,生起烦恼,但我们不必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墙上的几个墨点不放,黑暗就会占据你的视野。同样的道理,如果总是粘著于生命的某些片段,就会让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过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种放生。
16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杂阿含经》
17 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 鸠摩罗什 《金刚经》
18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鸠摩罗什 《金刚经》
19 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鸠摩罗什 《金刚经》
20 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鸠摩罗什 《金刚经》
21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鸠摩罗什 《金刚经》
22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静,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鸠摩罗什 《金刚经》
23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鸠摩罗什 《金刚经》
24 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鸠摩罗什 《金刚经》
25 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鸠摩罗什 《金刚经》
26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鸠摩罗什 《金刚经》
27 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鸠摩罗什 《金刚经》
28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个是最出名的四偈。 意思是: 世界上一切有所作为的事物,都如梦如幻,如水中的汽泡, 如镜中的影子,如早晨的露水,太阳出来后就会消失;如同闪电一般, 瞬息即逝,对于一切事物,都应这样看待。 罗什 《金刚经》
29 金刚经中关于四句偈,历代注疏者的猜测大概有这么一些: 一是第五节中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二是第二十六节中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三是第三十二节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最近还有研究者根据佛陀之言,认为四句偈是: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30 世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并无自性,所谓缘起性空wwW.SianDiAn.com。
31 万物非有非无,而又非非有非非无;中道不片面,而又非不片面。 《大藏经卷四十五》
32 传说惠能就因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经文而开悟。 鸠摩罗什三藏法师 《金刚经》
33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本经总题。含义即是以金刚般的无坚不摧无障不破的般若智慧对治一切虚妄执著,达到对实相的理解,得到解脱,到达彼岸。 鸠摩罗什三藏法师 《金刚经》
34 随其心静,则佛土净。 慧能 《坛经》
35 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慧能 《坛经》
36 尘是心缘,心为尘困;因缘和合,幻相方生 法藏 《华严义海百门》
37 对于宗教 无论佛教道教基督教还是印度象神甚至是邪教 我都不信 对于宗教 佛教道教基督教印度象神来说 我是喜欢 喜欢不是信仰 喜欢没有信仰这么重 就像某部小说中说的:我喜欢你但不爱你,喜欢可以肆无忌惮的对你好,爱就要负起太多,最终会变质。 信仰也是一样的,信仰了某个宗教,去向他祭拜索取还愿,这失去了最纯真的意义。 喜欢,就要简单的多了,看到他会微笑, 自己去 努力争取 想要的 以前和同学去寺里游玩,他们在佛堂中伏地而拜,祈求家宅平安红线相连,我倚在门旁,看这浮世百态 看多了就累了,想多了就倦了 此后,宗教无论好无论坏,便只是喜欢 你予他们百般欲念,千般希冀;我焚香一旁,默然不语。
38 不过浮云 春来秋往,寒暑交替,岁月枯荣,年年重复。多少追逐在岁月的流转里早已化作云烟,而心头却依然紧紧握住痴痴的守望,还有那些红尘的爱恨悲欢。在自己的回忆里,烦恼总成云烟;在别人的回忆里,我们成云烟;在云烟的记忆里,原本都是云烟。茫茫人海看人间,恨在哪里,怨寄何方,到后来自己寻来的惆怅,折磨不了任何人,酸苦都是自己的作品。 静静地遥望,天边的流云,洁 白而逍 遥,散在 那湛蓝 的去处,曾经深深地祝福,那多么像轻松的生命。多少思索在岁月里飘落,没有任何争议,就化作了回忆。古今一句老话,浮生若梦,却有多少人梦想攀上人生最最高峰。 哪里是梦想的边缘?哪里是期望的归宿?谁能告诉我?我又向谁说?古今哲人的探索,随意趟进历史的长 延参 《浮云》
39 色即是空
40 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 释迦摩尼佛 《华严经》
41 青年向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说我是天才 ,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依你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一脸茫然。 譬如一斤米,在炊妇眼中是几碗饭;在饼家眼里是烧饼;在酒商眼中又成了酒。米还是那米。同样,你还是你,有多大的出息,取决于你怎么看待自己。 青年豁然开朗。
42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释迦牟尼佛 《金刚经》
43 了则业障本来清,未了还须偿宿债。
44 无智亦无得 《般若密多心经》
45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玄奘
46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金刚经》
47 不管现在或过去,我所教导你们的就是:苦与苦的止息。 释迦牟尼 《巴利三藏经藏中部》
48 何等名为爱别离苦?所爱之物破坏离散。所爱之物破坏离散亦有二种:一者,人中五阴坏;二者,天中五阴坏。如是人天所爱五阴,分别悕计,有无量种,是名爱别离苦。 何等名为怨憎会苦?所不爱者而共聚集。所不爱者而共聚集,复有三种:所谓地狱饿鬼畜生,如是三趣分别挍计,有无量种,如是则名怨憎会苦。 何等名为求不得苦?求不得苦复有二种:一者,所悕望处求不能得;二者,多役 功力不 得果报, 如是则 名求不得苦。 何等名为五盛阴苦?五盛阴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是故名为五盛阴苦。 《大般涅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