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秦汉
简介
黄巾农民起义战争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至初平三年(192年),巨鹿(郡治瘿陶,今河北宁晋西南)人张角等领导的反抗东汉王朝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致使大批农民沦为奴婢或徒附(农奴),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统治阶级内部,外戚与宦官相互倾轧,交替把持朝政。外戚与宦官的专权又阻碍了朝廷中士大夫的升迁,引起土大夫同外戚、宦官间的激烈斗争,酿成东汉后期的两次“党锢之祸”,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危机。由于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村经济凋蔽,广大农民苦不堪言,不断举行起义。灵帝中平元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农民大起义,是农民反抗斗争的总爆发。光和年间,张角奉事黄老,以《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传教,号称“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为徒众画符治病,并分遣弟子周行四方传道,深得农民信任。10余年间,徒众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8州。张角部署道徒为36方(部),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统领。中平元年春,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皇甫嵩传》)为政治口号,号召起义。36方几十万义军同时举事,声势浩大。因起义军以头裹黄巾为标帜,史称“黄巾起义”。起义之初,义军节节胜利:河北黄巾军生擒皇族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南阳(郡治宛,今河南南阳市)黄巾军斩杀太守褚贡,围攻宛城;汝南(郡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黄巾军败太守赵谦于召陵(今河南漯河市东北);广阳(郡治蓟县,今北京市西南)黄巾军攻杀幽州刺史郭勋和太守刘卫。起义军主力很快形成三大军事中心: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率主力活动于冀州(州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南)的广大地区,张角、张梁驻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南),张宝屯兵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成为领导起义的中心;张曼成自称“神、卜使”,率南阳黄巾军屯兵宛城,成为南方的黄巾主力;波才、彭脱领导的黄巾军,控制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汝南、陈国(治所今河南淮阳市)一线,成为东方的黄巾主力。此外,还有卜已等领导的黄巾起义队伍,分别活动于东郡苍亭(今山东阳谷东北)。各方黄巾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对京师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为镇压义军,灵帝下令大赦党人,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在军事上则动员全国兵力,分头进剿。以外戚何进为大将军,统率左、右羽林军,屯兵洛阳,拱卫京师;并星夜调兵进驻洛阳外围的函谷、广成、伊阙、大谷、?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大军事关隘,以加强京师外围防御;命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率步骑4万余人重点进攻颍川黄巾军;北中郎将卢植率北军五校士和地方官军进攻河北黄巾军;南阳一线仍由地方官军防守。官军进攻重点首先指向直逼京师洛阳的颍川黄巾军波才部。中平元年四月,波才率部击败朱俊,进围皇甫嵩于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后因缺乏作战经验,依草结营,会大风,皇甫嵩乘夜顺风纵火,义军溃败。皇甫嵩又会合朱俊、曹操三军合击,义军数万人被杀。皇甫嵩、朱俊乘胜进击汝南、陈国黄巾军,败波才部于阳翟(今河南禹县),波才战死;又败彭脱部于西华(今河南西华南)。八月,再败东郡(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市西南)黄巾军卜已部于苍亭,屠杀义军7000余人,卜已亦被俘杀。东郡、汝南、颍川三郡黄巾主力覆灭。张曼成指挥南阳黄巾主力进攻中原战略要地宛城,遭南阳太守秦颉抵抗,张曼成战死。赵弘继为统帅,攻克宛城,部众发展至10余万人。六月,朱俊部在击灭颍川黄巾军后,转攻南阳黄巾军,与荆州刺史徐谬、南阳太守秦颉合兵1.8万余人围攻宛城。黄巾军奋死坚守,两月不下。朱俊见城坚难攻,退兵诱敌,暗中设伏。黄巾军不明虚实,出城追击,遭官军伏击,损失惨重,被迫退守宛城。终因主力被歼,危城不守,余部在孙夏率领下于十一月向西鄂(今河南南阳市东北)附近的精山(今河南南阳市西北)转移,朱俊率军追击,孙夏等万余人战死,南阳地区黄巾主力被击灭。颍川、南阳两地的黄巾军被镇压后,统治者又将作战重点指向河北。因卢植率军全力围攻广宗三月不下,灵帝改派东中郎将董卓接替卢植,亦为张角大败于下曲阳。十月,东汉王朝再调皇甫嵩为帅,进攻广宗。适值张角病死,黄巾军失其主帅,士气大挫。皇甫嵩乘势突然发动夜袭,义军仓猝应战,张梁等以下3万余人战死。十一月,皇甫嵩挥师转攻下曲阳,张宝战死,全城10余万人被杀。至此,黄河南北的几支黄巾军主力已先后被官军及地方豪强武装各个击破。但黄巾军余部仍然坚持斗争。中平五年二月,北方黄巾余部在郭太(一名郭大)领导下于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镇)重举义旗,号为“白波黄巾”,攻太原、入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击败董卓大将牛辅的进剿;五月,马相、赵祗自号黄巾,起义于四川绵竹(今四川绵竹东南),连破益州(治今四川广汉北)、犍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巴郡(郡治江州,今四川重庆北嘉陵江北岸)等郡县,控制了益州大部地区;同年十月,青徐黄巾军复起,攻北海(治今山东昌乐西北)、入兖州(辖今山东西南部)战寿张(今山东东干西南),坚持数年之久。但由于各部义军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终被各地豪强各个击破,先后败亡。东汉政权经过黄巾起义,迅速趋于瓦解。
点评: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宗教掩护下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战争,为后来的历次农民起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黄巾农民起义战争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即消灭东汉政权,建立自己的统治,这对号召和团结人民参加起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二、利用宗教形式进行起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麻痹了官府,积蓄了力量,为举行起义作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第三、起义计划制订得比较周密、具体。所谓“内外俱起”、“八州并发”就反映了这一特点。尽管后来由于叛徒的告密,使这一起义计划的实施遇到很大的困难,但经张角果断处置,它基本上还是得到了落实,从而给东汉王朝以沉重的打击。第四、斗志坚决,宁死不屈,敢于攻坚,勇于牺牲,以此向天下昭示了起义将士的斗争精神和高尚气节。但是黄巾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它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如陈胜吴广起义、绿林起义、赤眉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因此提 不出更具体的策略方针;它没有建立起后方基地和有组织的战斗部队,因此部队保障受 到限制,战斗行动受到掣肘;它缺乏统一的指挥和互相的配合,各自为战,因此造成战 区上的孤立、分割态势,以致为敌占优势的主力军所各个击破;它不懂得在敌强我弱形 势下采取运动战、游击战等机动作战形式的重要性,因此热衷于城池的攻守,将起义军 主力胶著于一地,同敌人打硬仗、拚消耗,直至耗尽自己战斗力而被击败。所有这些, 都是起义军在战略上和作战指导方面的严重失策,也是直接导致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