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往的距离不是越近越好,而是适可而止_为人处世-查字典名言网
查字典名言网 > 为人处世 > 与人交往的距离不是越近越好,而是适可而止

与人交往的距离不是越近越好,而是适可而止

2015-09-24

有一首歌歌词是这样写的:

“我想一个人与一个人之间

最好的距离应该是

在一个暖洋洋的午后

我捧着书在沙发的一侧

你抱着吉他坐在沙发的另一侧

我缓缓翻着书

你轻轻浅吟低唱

我们相互陪伴

却不彼此打扰”

经济学上有一个词叫做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

作为一个性格偏内向和慢热的人,一个外表和内心极度矛盾撕裂的人,我一直认为一个人一生中只有一只手能够数过来的所谓的死党,记住,不是闺蜜,在我看来,死党和闺蜜是有区别的,死党是了解你过往,知道你的阴暗面和缺点,但是依旧不嫌弃你,可能不常联系但是一旦有事,会奋不顾身地挺身而出的人。而闺蜜,更像是整天腻在一起,讨论各种八卦和无下限话题,连上厕所也要一起去的人。除了死党,和一般人的交往大概有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种:一个人从陌生人,变成点头打招呼的人,也需要擦身而过十几次,每一次擦身而过也需要对视0.5秒以上,每一次对视也许将对方从头到脚再从脚到头扫视一个来回。虽然不知道彼此的名字,但是一来二去,就像《花样年华》里面,梁朝伟和张曼玉在昏黄狭窄的楼道悠悠晃晃擦身而过的几次,就释放出某种气息弥漫在两人之间,这时候,其中一个人点头打招呼,或者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微笑,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开始拉上线了。

第二种:一个人从熟悉的陌生人,变成一个认识的人,也需要出现一个契机,或许是某天一个人站在门口,看着突然下起的雨沉默的片刻,这时候你也恰好看到了,走过去随口说了几个字“下雨了”,没有感叹号,也不带问号,只是一个没有句号的陈述,渐渐消散和着雾气消散在潮湿的空气里,仿佛不曾出现过,在没有回应的7秒钟以后,对方淡淡地说了一句,“是啊”,彼此相视交换了名字,正式认识了。

第三种:一个人从认识的人,变成朋友,或许是发现对方也和自己喜欢同一首歌,于是相邀去某个歌手的演唱会,或许是发现彼此都喜欢看电影,于是相伴去看了一场电影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距离应该是第二种和第三种吧,第二种虽然不相熟,但是足够美,两个人之间除了一两根不小心就会断掉的丝丝缘分,再无其他,这时候的两人,都还处在不自知的状态中,人与人之间的不确定,前进一步或许就会成为朋友,一个转身或许就能变成杳无音信的陌生人。这种美感来自对彼此的不确定,一切都是未知的,而又正因为是未知的,所以充满了可能性和幻想空间。

第三种虽然少了美感,不过却多了相见恨晚的探索,这种状态的两个人或许刚刚才发现彼此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惊喜多一点,好感也达到了最高峰。

很多人会觉得到了第三种状态就应该再进一步,说不定两个人就能成为更好的朋友,但我觉得恰恰相反,到了这种状态后,或许你应该踩一下刹车了,这种状态彼此都会觉得对方很好,并且觉得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聊,也不会发现彼此的缺点,或者说忽略了。

如果你执意再进一步,那可能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发现彼此大大小小的缺点,虽然有点失望,但是觉得对方的优点大于缺点,然后彼此不嫌弃,虽然对彼此的好感会下降一点,但是过渡到了向对方展示真实的自己。

第二种结果或许是两个人越聊越多,发现有很多观点不合,又发现了彼此的缺点,于是决定疏远。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第二种或者第三种状态是边际点,即在这种状态下,边际收益最大,再往后的话就会产生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了。

而两个人之间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我们互相欣赏对方的优点,甚至连对方都不曾意识到的闪光点,同时又清醒地了解对方的缺点,但是愿意去包容或者是不在意。我们可能不常打电话聊天,不常视频,也不常聊微信,但是发生了重要的事,都会第一个告诉对方。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有各自的朋友,但是却知道彼此的家人、朋友的名字。

我想不管是亲人之间,朋友之间,还是情侣之间,最好的距离应该是,在一个暖洋洋的午后,我捧着书坐在沙发的一侧,你抱着吉他在沙发的另一侧,我安静地翻着书,你轻轻地浅吟低唱。我们相互陪伴,却不彼此打扰。

曾经看到一句话:人人都会碰到一些事情。在原地走一条陌路。在山顶上听一场倾诉。在海底看一眼尸骨。在沙发想一夜前途。这是默片,只有上帝能给你配字幕。朋友不能陪你看完,但会在门口等你散场,然后笑着去新的地方。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为人处世

热门为人处世

随机为人处世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