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是障碍重重:为什么和他打招呼他居然不理我?为什么找他办事却总说没有空?为什么电子邮件发过去他却没有回复?为什么找他借钱竟说没有?为什么评优时他没投我一票?为什么他们总是这样对我?为什么我从来碰不上像天使那样的好人?
天使怎样才会向你走来?下面的故事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巧妙的实验:让两组参加者给同一位女士打电话,在这之前,告诉第一组的人说,对方是一位冷酷、呆板、枯燥、乏味的女人;告诉第二组的人说,对方是一个热情、活泼、开朗、有趣的人。
结果发现,第二组参加者与那位女士的交谈非常投机,通话时间也明显比第一组的人要长,而第一组的参加者则很难与那位女士顺利地交谈下去。这是因为,第二组的参加者把那位女士想象成是一个“天使”,把她看作是一个“热情、活泼、开朗、有趣”的人,并以同样的态度与之交往,而第一组参加者正好相反。
实验证明:把别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不会遇到魔鬼。
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决定你对人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不是这个人及其言行本身,而是你对这个人的认知评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人际交往的互动过程中,人们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就是说,你怎么看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看待你。否则对方就会感到不平衡。
所以,如果你事先对别人有一种积极或消极的看法,那么,这种看法势必会在你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中有意无意间流露出来,对方觉察到你的信息后也会做出相应的回应。
于是,人际交往就有了不同的互动走向:如果你对人习惯于一种消极的认知评价,就会对人没有好的态度,于是别人也往往会以消极的态度回应你,人际交往就会进入恶性循环,即使是天使也会变成魔鬼;如果你对人习惯于一种积极的认知评价,你就会对人有一个好的态度,于是别人也会以积极的态度回应你,人际交往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即使是魔鬼,也会变成天使。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希望遇到天使般热情、善良的人,而怕碰到冷漠、凶恶的人。但现实生活中,天使和魔鬼往往同时存在,善良的天使可能会变得如同魔鬼,凶恶的魔鬼也可能会变得像天使一般。
要想让自己遇上天使,关键是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好的心态。这个好心态是什么?是心存善念,善解人意,善待他人,是用一颗美好的心来看人,用一颗美好的心来待人。
为了经常遇到天使,你要坚信,世上永远是好人多,每个人都有向善之心,所谓坏人也往往心存善念。即使不太了解对方,也宁可往好处想,而不往坏处想。即使确实是对方不好,也宁可以德报怨,而不以怨报德。有人会想,这样我岂不是太亏了?可是,这样你就会经常遇到天使,遇到天使是我们人生最可贵的福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