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26岁,我4年职场路程
- 下一篇:让你职场顺利的二十个细节
励志帝:曾国藩
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在李鸿章花了5年心思为他置办的两江总督府里平静离世。之后140年来,曾国藩被不同的人群关注。与历史上许多成就一番功业的伟人相比,无论是家世还是天资,曾国藩都没有什么优势。他的位极人臣之路,常常被当做一部成功学的教科书。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细读曾国藩。内圣外王的中兴名臣也好,老奸巨猾、扼杀革命的刽子手也罢,他的身上被叠加了无数重相互矛盾的标签。从一个才学平庸的愤青到位高权重、匡扶清室的一哥,除造化弄人之外,必须感叹他内心的强大,他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励志帝。
家世或天资,曾国藩都无优势,励志之路终靠和光同尘
初入仕途的曾国藩落了俗套地学做圣人,开始针砭时弊。他在日记、书信、诗文中不止一次流露出当官没意思,希望弟弟们赶紧成才养活全家,自己辞官奉养双亲的念头。道光去世,咸丰即位,下诏求言。曾国藩激动了,上了个奏折,骂京官退缩、琐屑;骂外官敷衍、颟顸,并建议皇帝日讲。咸丰对此很感兴趣,让他详细解释。曾国藩画了一幅讲堂图,由于他不擅丹青,图画得不怎么好看,结果被朝中官员引以为笑柄。
曾国藩得罪了不少京中权贵,几乎变成北京官场人人喊打的角色。咸丰二年,曾国藩得到了江西乡试主考官的外差,逃离了处处是敌的北京。而接下来的几年他一样是处处碰壁。曾国藩以一副道学家面孔,总以为自己忠心报国,人浊我清,做事过于刚硬,看不惯官场上虚伪圆滑、尔虞我诈那一套,结果从北京到湖南再到江西,处处得罪人,最后和皇帝都闹得有些不愉快。直到家居守孝两年,愤青曾国藩才活得通透起来。(名人名言 )当曾国藩再次出现在长沙时,他的朋友们发现,他变得几乎让人认不出了。人还没见着,湘军以及相关省份的将领、官吏们就先收到他的一封信,信里以非常谦恭的语气请求各位同僚的指针。这甚至让胡林翼和郭嵩焘深以为忧,以为曾国藩委曲求全,失掉了方刚之气。
从左右为难到如鱼得水,天公无语的年代,凡人难逃悲催的命运
1864年7月21日,曾国藩收到了那条他期待已久的消息九弟曾国荃从南京发来了攻克天京的捷报。对这个消息的到来,除了最应有的喜悦之外,恐怕更多的还是来自内心莫名的恐惧,而这种恐惧则来源于对官场重重黑幕的不确定感。从这天起,这场长达13年让中央心惊肉跳的动乱终于可以告一段落。6天之后,曾国藩等来了慈禧的嘉奖。慈禧在上谕里祝贺湘军攻下天京,封53岁的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保,赏双眼花翎,曾国藩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1972年3月12日,曾国藩在午后突感脚发麻,曾纪泽赶紧扶他入书房,端坐三刻后逝世。在自己因为天津教案郁郁而终之前,处理的最后公务竟是派遣中国学生去遭国人痛恨的地方留学。在人生最后的八年,曾国藩内心也纠结了八年,一个不喝酒、不抽烟、不玩女人的人曾经成功过,甚至成功到可以政变的地步,却又壮士断腕,明哲保身;他曾经退却过,甚至退却到可以放手的地步,却又宦海涅槃,备受重用;他从没有放弃过为国家奋斗,却在最后与爱国无缘。
一哥不是那么好当的,特别专制环境之下又身处乱世,真诚也好,奸佞也罢,最终难逃脱悲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