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电商人的创业之路_励志创业-查字典名言网
查字典名言网 > 励志创业 > 中国第一代电商人的创业之路

中国第一代电商人的创业之路

2015-11-20

严格算起来,海淘已经火了挺多年。 大到天猫、京东等平台的海淘业务,小到微信代购,再加上各类垂直电商、奢侈品电商,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同时,资本不断涌入,保税区、行邮税等政策也在跟进,而那些奢侈品将在欧洲涨价、中国降价的不利好新闻如同一阵风吹过,不带走一片云彩。

又一片云彩飘入。

即使每天都有许多融资信息,今年初,跨境电商街蜜获IDG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创始人为聚划算核心员工的新闻依旧吸引了许多人的视线。这位阿里系创始人带着自己10多年来对电商,对海淘商业逻辑的理解,去年年底强势杀出,他不把其他海淘电商平台放在眼里,甚至抛出了未来95%跨境电商会死掉的观点。

这位创业者叫王扬,79年生人。

在见王扬之前,街蜜市场总监陈芳芳告诉创业邦记者很多八卦,比如他曾经是一名游泳队员,国家二级运动员,1米9的个子,标配高颜值,爱穿GAp的休闲装;比如他的老婆也在做代购,比如街蜜的团队都是帅哥美女。。。

而在采访王扬的两个小时里,他带给笔者的感受却是:自信、理性、专注、强势。

谁的青春不迷茫

王扬从小学游泳。从5,6岁的年纪因为太顽皮被父母送到游泳馆到考入上海体院,游泳占据了他的整个童年和青春。

在安徽蚌埠这座小城市里,每天放学就赶紧跑去游泳馆练习,练习结束就赶紧回家写作业,然后赶紧睡觉,周而复始。这样的童年生活伴随着王扬在全国分龄赛上拿过第三到第十名的成绩,伴随着最后考上安徽省体校才结束。

对于中国许多运动出身的人来说,体育在他们很小时即成为一项事业。因为当13,14岁懵懂进入体校时,便要考虑未来:是否愿意成为职业运动员。愿意,则进入体工队,带薪练习;不愿意,就像一般的学生一样考大学。

王扬不想那么早工作,他选择考上海体育学院。但当考上时,他却不得不面临另外一个现实:小城市出来,文化课又拉下的自己和大城市同学在知识上的差距。于是,他开始努力学习,不知道什么有用,就什么都学。王扬说,他想寻找参与社会的感觉,他以为这是上海这座城市给人不自觉的压力。

《中国合伙人》里有一个王阳。在大学时代,个性不同的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为了美国梦,为了改变命运而拼命学英语、高谈阔论的镜头成为那个时代的青春符号。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也有一个王扬,为了换命,每天跑去隔壁的复旦、上海财经等高校听讲座,蹭各种专业的课,晚上读报纸会读到连广告都看完的程度,和几个死党谈论人生的意义。。

王扬说,我感觉当思考时,自己在进步、成熟,我发现生活真的可以不一样。

所以,当王扬决定放弃体育,放弃当一眼可以看一辈子的体育老师时,那段泡在游泳馆的青春,留给王扬的也只剩下,一股好胜心。这会成为我判断很多事情的价值标准。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做到第一,就说明我还在路上。我不会安于做第二名、第三名,我要做到最好。必须是第一,这是一种体育精神。

电商是救命稻草

时间进入2000后,新浪、盛大、雅虎这些名字进入人们视野,BAT们开始谱写他们的创业故事。中国的互联网时代到来。

对于那个时代的大学生而言,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幸运。正如快要大学毕业、对未来充满迷茫的王扬,因为一篇《论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结合》的本科毕业论文,为自己带来了第一份工作:奥林体育网做采购,并从此踏上了电商这条不归路。

善于学习的他觉得做网站很简单,开发新商品、供应商,开发网站,没什么复杂。年少轻狂,王扬在工作了8,9个月后,便拉上几个同事和同学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同样做一个体育用品网站。体育商品当时很好卖,也赚钱。但很快就失败了,因为团队没有一个真正的领导者,每个人都心高气傲,王扬总结道。

笔者问他,创业失败时,什么感觉?

即使现在,身上仍有一股傲气的王扬回答,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生活中很少有那种后知后觉到事情来临才知结果的感觉,所以我不会叹息当时为何干这事。

但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了,自己不愿意被约束,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强,更有价值。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不用为钱打工,不用再担心失业。

他也有一种不得已。

我是一个运动员,没有太多选择。当第一份工作做了电子商务,就像救命稻草一样,我会死死抓住,会比许多人更珍惜,专注于这个东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作为中国第一代的电商人,王扬发现,幸运的是:这个行业没有沉淀经验,只要你够努力,你所有经验都会成为行业里的领先者。

所以,他接下来的职业之路更像是中国电商快速发展下的缩影。

比如创业失败后,恰逢新浪商城的第一任商务负责人王雍出来创业做了一家礼品网站亚佳礼品网,王扬在那里做了一年。这样行业当时在北京有经验的人都非常少,慢慢得我可以教很多人如何做网站,如何运营,怎样卖货。

比如两进两出上海热线创立的电商平台。1996年成立的上海热线在2000年后已迅速成为上海地区的门户网站。而当上海热线选择开发电商平台,第一版本变出自王扬之手。当他2006年第二次加入后,开发了共同购买功能,它类似今天的团购模式,王扬把这种模式变成了一个产品化程序,每周选品,多少人买可以实现什么样的价格。这让其订单转换率达到了2.7%,而在当时,即使卓越和当当的转换率也只在1%~1.5%。

比如王扬赶上了卓越被亚马逊收购,亚马逊强制接手卓越业务,并去运营化。在王扬看来,这是因为西方电子商务和中国电商最大区别正是没有运营。西方人做互联网,更相信数据,例如亚马逊只是一个关联推荐的结构,但是中国电商更多是运营的形式,做专题、策划等。这种本质区别在西方电商模式追求的是能否降低供应链成本,价格是否最低,品类是否最多,体验是否最方便;而中国人买东西,是要不断刺激他的购买欲望,让他觉得更便宜,特别是当竞争越来越多时候。

去阿里巴巴轮岗

在上个10年,中国的电商发展史深深刻上了阿里巴巴的烙印。

在王扬看来,在中国,线上交易很难跨越的东西是信任。所以,支付宝是一个创举,它解决了中国信任难的问题,从此,电商真正进入黄金时代。

2008年,王扬到了淘宝,花名:唐斩。

但他在这儿一直像是一个另类的存在,现在整个淘宝的人都知道你每天在轮岗,你也稍微低调一点好不好。王扬的同事如此评价他。而这一方面源于阿里的机制,更多可以从其加入阿里的初衷解读:学习完大公司的逻辑就自己创业。

王扬觉得,整个上海热线的电子商务平台都是我自己做的,这跟自己创业有什么区别?所以,王扬想在阿里呆三个月学习一下就出来,但他没想到,这一呆就是6年。因为当从战略部到各部门轮岗,王扬才发现自己差的太多。

刚到淘宝战略部时,王扬觉得自己能力根本没到去做战略。半年时间里我每天都在写规划,研究社区化淘宝结构应该怎么做这一大话题。我跟淘宝所有部门去沟通对淘宝2.0的看法。王扬说。当时淘宝有800多人,也正是这个机会,王扬不仅全面了解了淘宝的业务,也建立了大公司必须有的人脉。

而另外一个提升在于格局观,看互联网的角度变了。

在一线时,创新来自如何做出好东西,但不会考虑优先级、商业价值和内在逻辑。后来,我学会研究电商发展的规律,尝试去猜下一步的规律。了解到哪些行业可以互联网化,取决于一个简单的逻辑:决策成本。因此,标准化产品最适合电商平台去颠覆,因为其主要购买力来自搜索引擎,它可以大量降低用户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等决策成本。王扬说。

轮岗的日子里,王扬参与到了很多创新项目。

比如淘宝收藏夹功能。这是王扬在做社区化淘宝时孵化出的单点功能。它基于人与收藏的关系进行关联推荐等。

比如聚划算。去聚划算是因为之初其所有流程都是人工的,这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腐败。王扬说。这件事情需要一个不怕得罪人的人来做,王扬因此被点名了。他花了一年时间,把整个产品流程、选品体系、报名体系、在线排期、关联推荐等,重做一遍。

之后,王扬又做了一个新项目:整点聚。因为在他看来,聚划算团购模式一定会被颠覆,与其被别人颠覆,不如自己颠覆。因为聚划算做的是深度用户,整点聚有机会做浅度用户,这也可以帮助很多卖家以限时限量的方式清货。王扬花了半年时间,做到了UV过150万,每天用户重复两次登录的用户超过60%的成绩,而这是聚划算、天天特价花了2~3年才做到的,也是阿里唯三过百万UV的项目。

这也是王扬在阿里的最后一个项目。

在阿里巴巴,王扬给同事留下了强势的印象。据他介绍,在做大社区的产品经理时,一条线上有5个产品经理和30多人开发人员。而其一个人就占了70%的开发资源。我是一个目标感很强的人。做业务时,执行力一定要强。特别是在阿里这样的公司,做事情一定要有自己的强制性推动力,让别人知道你的个性,不然你永远都在和别人争资源。王扬认为,弱势无法在阿里做产品。

再出发,做非标品海淘

当王扬发现,自己在阿里学不到东西时,他知道自己该离开了。

本质上,我不是一个适合打工的人,因为我是一个不太安分守己,更难满足的人。王扬说。

从另外一个层面,在王扬的价值观中,管理的钱的规模决定着人的活法。当你有几百万,甚至是几千万,你的生活并不会有太多变化,但当你的资产规模上亿,或许有更多角度看世界。我追求的是人生看事情的角度。

但当具体到选择创业做非标品海淘,王扬的商业逻辑在于,第一,现在海淘很热,但还没有哪个海淘网站在普罗大众眼中是最好的;第二,海淘不是商业模式,只是供应链优化模式。如果海淘里什么东西最热就卖什么的,这种创业在同质化竞争下一定必死无疑;第三,在移动电商里,商品的转化率,沉淀用户的能力还需要时间去优化,这是一块新的市场。

因此,王扬要去切供应链模式碰不到的地方,做非标品,并用微博的产品形态来做移动电商。因为他把流量碎片化,有3亿,4亿微博用户跟你没关系,你关注的是你感兴趣的人,这些人是你的朋友、粉丝。现在我研究的是个性化推荐。假设周边人和你消费意识差不多,即使你不感兴趣,通过人的关系可以推荐出去,这其实是一个推荐的维度。王扬解释,街蜜要做的事基于SNS的社交平台,不需要推荐,用户看到的都是自己关注的人推荐的产品。

这种商业模式的逻辑在于,在非标品这块市场,发现才是真正需求。这也是吸引王扬去做的未来移动电商的平台模式。这是一片蓝海,情愿在蓝海里淹死,也不愿在红海里。红海不适合A轮公司干。王扬觉得。

5月份,街蜜又推出了单独的物流平台街蜜达APP,王扬说,对于跨境电商来说2个核心板块,供应链和流量都已经天猫国际、京东等巨头企业占领,街蜜作为创业公司,避开锋芒,用物流工具街蜜达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弯道超车的唯一机会。

目前,街蜜有5万用户,日活跃度在3000左右。王扬希望年底可以实现100万的用户数。

这是王扬的第二次创业。相比上次创业,用他自己的话不谦虚地评价,电商这块,我真的是专家。我的理论是从实践积累出来的。

而人生就是这样,即使风口浪尖上,做一件事情就是要做到最好,这对自己是一个交代。王扬的这句话,也许是其创业最好的座右铭。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励志创业

热门励志创业

随机励志创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