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没有现金,就像人没有血液一样,没法生存。曾经一个星期之内,巨人迅速地垮了,并欠下了两亿元的债务,从休克到死亡,过程非常短。
史玉柱在经历了商场的折戟沉沙之后,他总结道:10几年前的民营企业,现在还活着的不到20%。主要问题其实不是管理不善,而是财务危机投资失误导致资金紧张,最后资金链断裂。
1992年,巨人集团决定盖一座38层的巨人大厦作为自己的办公大楼,当时盖一座38层的大厦大约需要2亿元,这对当时的巨人集团来说并非不能承受之重。但在1992年下半年,巨人大厦设计不断加码,从38层升到了54层。
1994年年初,有人提议史玉柱要为珠海争光,建全国第一高楼,54层又变成了64层,后来在准备宣布把楼层定为64层时,据史玉柱回忆:当时想,64层也没有和国内一些高楼拉开太大距离,话都到了嘴边,头脑一热,竟对外宣布,巨人大厦要做到72层。 可以说史玉柱当年的年少轻狂是其建造72层巨人大厦的一个主要原因。而盖72层的大厦预算陡增到12亿元,而当时史玉柱手头仅有2亿元。
在要盖楼的时候,珠海市政府一再给予巨人集团很多的优惠政策。可以说巨人大厦不断加高和行政暗示也有关系,这也助长了史玉柱建造中国第一高楼的决心。
开始是18层,然后是38层、48层、54层、64层,最后加到72层。过去我一直不愿意说这个事。后来我去拜访过梁广大(时任珠海市委书记),他说确实是有这个成分,想要我们往上盖。当时中国大学生流失率很高,本科毕业就出国的很多,回来的又很少。国家领导人交给他一个政治任务,像重奖科技人员一样,在中国树立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型。想通过把巨人大厦盖高,让大家注意到这一标志性的东西,注意到我们的(中国的)企业,由此来吸引大学生留在国内创业。
梁广大选中的是史玉柱。这个典型的树立是通过建一个标志性建筑,轰动珠三角和全国,于是巨人集团就计划做全国第一高楼。珠海市政府还具体给了一些优惠政策。据史玉柱回忆:
土地非常优惠,几乎是白送的。本来是1万多平(方)米,后面又给了我们3万多平(方)米的地。
那时珠海的地价,实行的是楼面地价(建筑面积摊到的地价),珠海应该是全国第一个这样计算的,市面价格在2650元/平方米,政府给巨人集团的是125元/平方米,相当于白送。
同时,由于政策和房地产的狂热,促使史玉柱想都没想就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准备盖的时候(1992年),正是中国房地产最热的时候,当时盖楼,是不愁卖的,只要有块地,有图纸就能卖了。
然而不幸的是:当我们动工的时候,宏观调控就来了,对卖楼花有限制,必须投资到一个数额才能拿到预售许可证,开始盖的时候还没有限制,后来越来越规范,限制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没办法把这个项目搞下去了。
当时,史玉柱手上只有2亿的资金,这些钱仅仅能为这栋楼打地基。史玉柱显然不是没有看过大厦的设计图纸并计算过这个工程的成本收益,可是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愿景与冲动。他还是将先前靠巨人汉卡、保健品等赚得的所有钱都调往巨人大厦。这一举动至今仍被史玉柱视作其生涯中最发昏的举动,甚至直到它死的那一天,我都没觉得这个楼盖不起来。
史玉柱说道:盖楼最花钱的在地下,我们相当于地下要盖18层,地下盖18层相当于地面上盖50层。我们一共打了68根桩,最短的桩打了68米,最长的桩打了82米,而且地下20米之后都是岩层。之后我们还建了2万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大堂高是17米,也都是很花钱的,我们还往上又建了三层。
做到没有钱的时候,史玉柱已经投了25亿元。
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这样形容当时的史玉柱:他意气风发,向我们请教,无非是表示一种谦虚的态度,所以没有必要和他多讲。而且他还很浮躁,我觉得他迟早会出大娄子。
柳传志表示出了对史玉柱的厌恶。他指责史玉柱说话、做事极不负责。其理由之一便是巨人电脑、巨人汉卡在1991年和1992年威风一时,但其广告费比他的营业额都高,更遑论利润。接着就转到珠海,开始建巨人大厦,这个巨人大厦的广告做到什么程度?香港的各大报纸,头版有一排头像,有马克思的,叫思想巨人,拿破仑叫军事巨人,孙中山是政治巨人,等等,最后经济巨人没说是谁,变成了巨人大厦,巨人大厦居然承诺3年之内不能回本的话,不能拿到百分之一百八十以上的回报的话,我就赔你多少钱,这在报纸上全部都公开登出来。当巨人大厦楼还没盖出底来,就不行了,就改去做脑黄金巨人果然出了问题,当初巨人大厦募集款项时,有不少的香港人,还有当地的老百姓、工厂的女工等,都把自己一两年的积蓄拿了出来,现在这些人当然不答应了,报纸上也不断地报道这件事,虽然他还没有受到法律上的处分,但也很惊心动魄了。
1995年,巨人集团推出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个亿。脑黄金取代巨人汉卡成为巨人集团新的摇钱树。1995年,仍然认为形势一片大好的史玉柱往巨人大厦地下三层又砸了一亿多元。直到1996年5月,史玉柱依然按照此法来建造巨人大厦,他把各子公司交来的毛利2570万人民币净留下850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到巨人大厦。
1996年7月,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全国保健品市场普遍下滑,巨人集团保健品的销量也急剧下滑,维持巨人保健品业正常运作的基本费用和广告费不足,巨人保健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这时,史玉柱仍然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一心想着去填补巨人大厦资金的空缺。史玉柱当时的想法是:我可以用脑黄金的利润先将巨人大厦盖到20层。先装修20层。卖掉这20层,再盖上面的。那时,脑黄金每年已经能为巨人集团贡献1个多亿利润。然而出乎史玉柱意料的是,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脑黄金卖不动了。尽管百般腾挪,史玉柱手中的资金最终还是枯竭了。正如柳传志所言:他把所有的边界条件都按最好的方向去设想,稍微一个环节一垮就要出事。
老天似乎要为难史玉柱,巨人大厦非常不巧地建在三条断裂带上,为解决断裂带积水问题,巨人大厦为此多投入了3000万元。在此期间,珠海市还发生了两次大的水灾。巨人大厦的建设受此影响,地基两次被泡,整个工期耽误10个月。1996年9月11日,巨人大厦终于完成了地下室工程,11月,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首层大堂完成。
此后,巨人大厦将以每5天一层的速度进入建设的快速增长期。但是,此时的史玉柱手头已经没有资金了。合同上规定,巨人大厦施工3年盖到20层,1996年年底完工,但由于施工不顺利而没有兑现。当初,在国内签订的楼花买卖协议规定,大楼一期工程(盖20层)完工后履约,如未能如期完工,应退还定金并给予经济补偿。
而当1996年年底大楼一期工程未能完成时,建造巨人大厦时卖给国内的几千万楼花就成了导致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真正导火索。国内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集团财务危机。得知巨人集团资金链断裂之后,巨人3个多亿的应收款收不回,全部烂在了外面。 此时的巨人集团因财务状况不良,无法退赔而陷入破产的危机。不久,只建至地面3层的巨人大厦停工了。
1997年1月至8月,史玉柱在美国四处奔走,找钱未果。就在这紧要关头,种种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巨人大厦是政府支持的项目,此时巨人集团出现危机,政府是不会丢下不管的。1998年10月,珠海市政府召开巨人大厦贷款现场会。原珠海市长、市委书记梁广大要求银行为巨人大厦贷款。然而,在两周之后,梁广大闪电退休。事后,史玉柱说:如果梁广大晚退休两周,巨人大厦的结果不是今天这样此后珠海市政府依然没有放弃巨人大厦,他们另外找到一个房地产商接盘巨人大厦。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设计修改了,合同起草了,政府配送的地也批了,然而,就在那最后一刻,对方反悔了。此时的史玉柱反而感到浑身轻松起来:当我真正感到无力回天时,就完全放松了!
史玉柱后来曾总结在巨人大厦项目上的失误:
1992年,中国经济又上快车道,宏观调控也没开始,房地产形势特别好。虽然我手中只有几百万流动资金,但在1993年时,巨人M6403汉卡在市场上卖得非常好,销售额比上年增长了300%,一年要回报四五千万资金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两年就是1个亿。另外的1亿资金是靠卖楼花筹到的,因为房地产正热嘛。此外,施工过程中很多款可以等完工之后再付,这样就有资金使用周期的空当,实际建设中用不了2个亿。今天看来,38层的方案我们是能承担的。但是,巨人大厦后来改为72层,预算增加到12亿,大约要 6年完工。
从18层升至72层,为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所需资金超过10亿元。史玉柱称:
到1996年6月前,我没感到资金紧张,生物工程方面的销售回款源源不断,账上的钱花都花不完。
史玉柱发动三大战役,其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够用保健品挣出来的钱,来维持巨人大厦的建设。但是要开启保健品市场,又需要卖楼花的钱。这是一个风险系数很高的游戏。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那就会全盘皆输。
对于巨人大厦的筹资,史玉柱想三分天下,1/3靠卖楼花,1/3靠贷款,1/3靠自有资金。然而事实上令无数人惊奇的是,巨人大厦从1994年2月破土动工到1996年7月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等到巨人集团出问题,需要资金的时候,史玉柱才发觉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有很大的难度。巨人危机的发生可以归结为多种因素,但巨人集团未能及时从危机中走出来,很大程度上却可以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史玉柱对金融运作的不熟悉以及与金融界的疏离。史玉柱对此表示:
关于借钱这个问题,很多人批评过我。但是在能够周转的时候,我还是坚持不借钱这个原则。这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我不擅长跟外面的人打交道,我想以后做稳一点。其实在巨人危机发生之前,有些钱已经不是自己的钱了,因为我们有债务,比如楼花。但是我们还以为是自己的钱。这个教训是要吸取的。
巨人集团失败的教训并没有让史玉柱改变对贷款的看法:
主营业务一定不能用银行贷款,否则压力会比较大,心里会不踏实。比如,保健品和网络游戏,它们需要的是长线投资,我们用的都是自有资金。如果真要贷款,对我来说也很容易,我的抵押物很硬,有22个亿。
巨人大厦项目的失败,让史玉柱总结出了一句后来常让他挂在嘴边的话:企业最怕在现金流上出问题,企业亏损不一定会破产,但现金流一断企业就会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