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名言网 > 名人 > 夏商周 > 齐庄公

齐庄公简介

齐庄公/夏商周

简介

齐庄公、僖公小霸

春秋时期,齐桓公被尊称为首霸,然而,在桓公之前,庄僖就有小霸之称。本文拟从对庄、僖小霸的简述中,寻其经验并析其历史价值。   一、国富兵强是小霸的基础   称霸首先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所以国家的富强是称霸的基础。齐国是西周间诸侯国中较早发展起来的国家,此为小霸奠定了经济、军事基础。   (一) 庄、僖均沿用了姜大公的治国方略   据史料记载,自太公封齐建国以来,齐国一直沿用了姜太公的治国方针,即“因俗、简礼”,“尊贤、尚功”,“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又说:“太公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工,极技巧,通鱼盐”。齐国在未开垦的草荒和盐碱地区建国,人口稀少,太公因地制宜,发展鱼盐业、纺织手工业、商业开发。由于基本政策的务实、开放,“人民多归齐”。齐国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到齐庄公、僖公当政时期,进一步发挥了这些优势,聚天下人才,开富国之源。使齐国经济迅速发展繁荣、国势强盛。 (二)长期稳定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才能使经济迅速发展。政权不稳定、社会动荡,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齐庄公、僖公父子当权前后共有一百余年的时间。庄公在位64年,是齐国当权最长的国君。他是一位英明、有为、能干的国君,以他稳定的政策,给齐国创造了一个大发展的环境。此后,其子僖公即位,一直沿他的治国道路走了下去,他们父子相继统治齐国近百年,在这相对稳定的时期,抓往了发展的机遇,经济得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诸侯国之间有了相对较强的实力,为霸业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自由民的增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自由民。齐国的自由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齐国的政策比较开放,周围的自由民到齐国来经商、务工、务农。二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奴隶不断斗争而获得自由。姜太公建国时的“因俗、简礼”,其中就有奴隶主保留了使用奴隶的旧风俗。据杨向奎先生考证,《周礼》一书是齐国人根据齐国原始档案写成的,其中记述了井田制,井田制之前的土地是由奴隶耕种,井田制实行的过程,逐步将土地划成方块分给农奴耕种,使原来的奴隶获得了相对较大的自由。《周礼·小司徒》说:“乃均土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者也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说明井田已是一家一户的耕种。新的生产关系必然促进生产的发展,当时农业称为“本业”,所以农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手工业、鱼、盐等各行业的发展,从而使齐国力大增,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二、创立小霸的过程 西周时期,齐国凭其太公留下来的“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历代承袭,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各种有利条件,特别是齐庄公时期,齐国已成为比较强盛的诸侯国。到齐僖公时,以其经济与军事实力抓住了有利时机,尊周室盟诸侯征逆伐暴,从而开春秋霸业之始,被誉称小霸。   (一)齐、郑结盟   历史进入春秋之际,齐僖公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首先与郑国联合。齐国与郑国结盟自春秋初年始。公元前720年冬天,齐、郑在石门(今山东省长清县西南约70里)会盟,石门之盟的主要内容是“寻?]之盟”,即重温在 (今山东省长清县西南25里)的盟约。郑国是与周王室亲缘关系最近的国家。郑国始封君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少子,周宣王之弟。郑桓公友是西周王朝的卿士。周平王东迁之时,郑国是支持周天子东迁的主要国家。进入春秋,郑武公仍以诸侯国君的身份继续做周王朝的卿士,其子继位后为郑庄公,仍为周平王之卿士,两代卿土曾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周王室大权之势,所以齐僖公采取联合郑。国的政策,对齐国非常有利,对齐国的发展极有好处。联盟之后两国互相支持,互相协助。齐国给郑国解除了极大的困境,郑庄公为了感谢齐僖公,于公元前715年8月,以周王朝卿士的身份引荐齐僖公朝见周天子,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礼仪待遇,也正是齐僖公表达尊王主张的机遇,他尽量表现了尊王姿态。   (二)齐、鲁结盟   齐国联合的第二个国家就是鲁国。由于齐、鲁两国建国方针的差别和治国方略的不同,齐国的发展走在了鲁国的前面,所以齐强鲁弱,鲁国经常处于屈从的地位。但鲁国是最尊从“周礼”的诸候国。鲁国与周王室的关系不同一般,是周天子在东方的代表。齐国要打尊王的旗帜就要与鲁搞好关系。齐僖公十四年(公元前717年)齐、鲁两国在艾地(今山东省沂源西南)会盟,结成友好。《左传》评述鲁国:“始平于齐也”,从而奠定了齐、鲁两国长时间友好的基础。过了一年,齐僖公又派他的弟弟夷仲年到鲁国访问,以巩固在艾地结成的同盟。公元前709年,鲁桓公聘齐僖公之女为夫人,在嬴地行纳币定婚礼。秋天成婚时,齐僖公不顾礼的规定,一直把姑娘送到鲁国的灌地才罢。到了冬天,齐僖公又迫不及地派夷仲年到鲁国行聘问礼,这些行动清楚的表明了齐僖公为了称霸而主动巩固与鲁国的结盟。   (三)主持多国会盟,被称为小霸   已经与齐国结成同盟的郑国,与宋、卫、陈、蔡等国不和睦。齐僖公认为中原诸侯不团结,只能分散力量,给戎狄的侵犯造成可乘之机,遂努力争取使他们和好,他首先做郑庄公的工作,让郑国表现出高姿态,首先表示愿意不计前隙,与宋、卫盟好。然后又做宋、卫的工作。当宋、卫两国都同意后,便于齐僖公十六年(公元前715年)七月,与宋、卫两国的国君在温地(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二十里)会商,协调好之后,随即又在瓦屋(今河南省温县北)结盟。使郑、宋、卫等国之间连续攻伐的局面结束。齐僖公主持了这次会盟,确实有功于世。这次结盟使中原停止了战争,在诸侯国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得到了列国的敬佩。鲁隐公派众仲到齐国表示祝贺,说齐国为民解除了战争之苦,是齐僖公之德。齐国在这些结盟中,没有参与战争而消耗实力,反而国力继续壮大。《国语·郑语》云:“齐庄、僖于是乎小伯(霸)。”韦昭注曰:“庄,齐大公后十二世庄公购;僖公,庄公之子禄父,小伯(霸)小主盟会。”   (四)扶正息争,主位稳固   齐国创成小霸,就有义务维护盟国间的团结,调解诸侯间的纷争,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盟主地位。按理说,既然齐、郑、鲁、宋、卫、蔡、陈等国已经相互友好了,中原就应该安定了,可是事实并不这样。齐僖公十七年(公元前714年)郑国以宋国不朝拜周大子为借口,利用自己是周天子左卿士的身份,借周天子之命,告诉鲁国,要鲁国共同伐宋。鲁隐公便告诉齐僖公,并约齐僖公一同到预定地点防地相会,商议伐宋的事情。这次讨伐不论郑国有什么用心,但从表面上说宋国不朝拜天子、不尊王是不对的,所以当然要伐。第二年齐、郑、鲁三国伐宋,宋是小国,定败无疑。这就是执行了尊王的任务。   在讨伐宋国的时候、通知了?国、让其出兵共同讨伐宋国、?国没有出兵响应,也成为不尊王的表现,齐国和郑国又共同对?国进行了讨伐。   在伐宋的军事行动中,许国也未参加伐宋,也是不尊王的表现,齐僖公十九年(公元前712年)齐、郑、鲁三国又共同伐许,许当然抵敌不侯,很快被攻破国都,许庄公到卫国避难去了。此时许国无君,齐僖公把许国的土地割给鲁国,鲁隐公辞绝说:“你说许君不尊王,所以我跟你来讨伐他,现在他已认罪了,虽然你让给我,我也不敢收。”齐僖公又把许国的土地转让给郑国,郑庄公也谢绝不收,于是三国商议,在其认错、随从盟约的前提下,重建了许国。   由于齐国力主尊王,团结对外,取得了一定效果,戎狄对中原的侵扰减少,但他们对中原的土地、特别是财物的贪欲是压抑不住的。齐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706年)夏,经过准备的北戎,忽然改受进攻的方向,向齐国进攻。齐僖公为了有必胜的把握,首先向力量较为强大的郑国求援,同时也向其他盟约国求援。郑国派太子忽率领军队援齐,齐、郑两军把北戎打得惨败,并捉获了戎兵的两个将领太良和少良,还活捉了甲首三百。其他盟国也派大夫领兵援助,到达之后战争结束,即协助齐国戍守边境。齐僖公决定向来援的各国赠送部分牛、羊、猪及粮食等物资,以示礼谢。为了有次序的赠送,便请比较知礼的鲁国安排先后次序。谁知鲁国没有按救齐功劳大小排定,却按照周天子所封爵位的顺序安排,这样就把救齐功劳最大郑国排在了后边。郑太子忽非常生气,觉得鲁国小看了郑国,想教训一下鲁国。齐僖公打算将女儿嫁给太子忽,太子忽以“齐国大,郑国小,非吾偶也”婉言谢绝。齐僖公并不因郑太子忽辞亲而生气,而是有恩必报,所以第二年郑国要求齐国帮助征伐盟、向二国时,齐僖公便爽快答应。两国联军出兵获胜,盟、向二地归于郑国。僖公厚待诸侯,不计嫌隙而助郑的行动,进一步赢得了诸侯们的信赖。   齐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710年)春,宋国的华督杀了大司马孔父嘉,宋殇公大怒,华督便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宋殇公,并从郑国接回公子冯为国君,是为宋庄公。因宋殇公在位时常与郑国争战,所以华督杀宋殇公有讨好郑国的嫌疑。所以事情发生后,齐、鲁、郑、陈四国会盟于稷,承认这一事实。虽然为此事会盟,但对此事并不加干涉。   郑国对鲁国排次序的事一直耿耿于怀,总想教训鲁国一番。齐僖公二十九年(公元前702年)冬,郑国约齐国伐鲁,因郑有大功于齐,齐僖公便牺牲与鲁国的姻亲关系,答应了郑国,并请卫国也出兵协助。三国与鲁战于郎,郎地距鲁都曲阜只有几十里,情形十分危急,鲁便请宋国出面调停。因鲁国与周王室关系较密切,齐、鲁又是姻亲国,再说郑国教训鲁国的目的已经达到,所以宋国一出面,三国便借梯下台。第二年(公元前701年)一月,齐、郑、卫、宋便在恶曹会盟,齐作为东方大国的身份出面,调停了矛盾,保持了齐国的地位和尊严。   齐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99年)春,中原又出现了多国混战的局面。原因是当初郑厉公继位时,宋国君是郑厉公的外祖,宋曾出力助郑,郑厉公得以继位。但宋国却因此经常向郑国要求报酬,弄得郑国不堪负担,反目成仇。于是郑国约鲁国、纪国协助合兵攻代宋国。宋国也不甘心受欺,便求齐、卫、燕三国帮助,形成宋、齐、卫、燕四国为一方;郑、鲁、纪三国为一方,双方互相攻伐。这场战争的开始,虽然郑国不该向宋国大动干戈,但宋国的苛刻要求似乎也不占理,由于齐、卫、燕三国有不占理的看法,因此战斗力不强,所以宋、齐、卫、燕四国联军失败。第二年(公元前698年)冬,宋国又求齐、卫、蔡、陈四国联合伐郑,以报兵败之仇。这次郑国毫无准备,被打得大败,宋、齐、卫、蔡等国方觉恢复其尊严。而僖公的监主地位,从而也得到巩固。   此间,虽然征伐战争频繁,但均在齐国本土以外,故对于齐国国内相对稳定的局面,没有多少影响,因此,齐国仍然可以保持发展势头,经济日益繁荣,国家日益强盛。直到齐僖公去世,留给其子齐襄公的仍然是一个富强的、居于盟主地位的强国。   三、齐襄公扩展疆域   纪国是齐国的邻国,西周夷王时,纪侯在周天子面前说齐国的坏话,夷王烹杀了齐哀公,从此齐、纪结下怨仇。春秋开始齐国逐渐发展壮大,希望占领整个山东半岛,独得鱼盐之利。齐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707年)齐国与郑国商定,以到纪国朝见之机,偷袭纪国。纪国识破,早作预防,偷袭没有得逞。但齐国灭纪的目的已经显明。纪侯感到恐慌,即与鲁国联盟,并到鲁国谋求对策,因齐国强盛,又在盟主的位置上,鲁侯表示无能为力。   公元前697年,齐僖公去世,齐襄公继位,这使纪侯燃起了一线希望,请鲁桓公出面,为纪、齐讲和。于公元前695年春,鲁、齐、纪会盟于黄(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北)然而齐襄公根本不顾鲁国的面子,结盟当年的夏天,齐国就侵占鲁国边界,与鲁战于奚(今山东省滕县之奚公山下)鲁大败,鲁桓公急忙指示守边官兵,加强战备。然而齐国的茅头并非指向鲁国,而是东邻纪国。公元前693年,齐国兴兵伐纪,取得纪国三个邑,即今之昌邑、安邱、临朐等地,将纪国截为两段。在危机之中,纪侯的弟弟纪季向齐国投降,换得“先祀不废、社稷有奉”的保证。然而,齐国在次年还是发兵吞并了纪国。纪侯无力抵抗,又不愿降齐,只好把政权交给已向齐国投降的弟弟纪季,自己出奔他国。至此,纪国灭亡,土地全部归于齐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约鲁讨伐?国,鲁只得顺从。齐、鲁联军围?,?是小国,无力抵抗,向齐国投降,土地全归于齐国。?国即今山东省郓城县与鄄城县交界处。至此,齐国疆域横贯山东。因而史书亦称“齐庄、僖、襄三代小霸”。但齐襄公只重武力,言行无常,对外不盟好诸侯,对内失治而遭弑,齐也因内乱而失去了小霸地位。   庄、僖小霸,不仅是桓公首霸的前奏,也是春秋争霸的序曲。结盟是创霸的必由形式,而庄、僖便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盟会诸侯的君主,齐郑卢地会盟,时间早于《春秋》纪事便是佐证。《国语·郑语》云:“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于是乎足天下,齐庄、僖于是乎小伯(霸),楚?冒于是乎后濮。”对比兴盛后便忙于争土扩疆的其他诸侯国,齐庄、僖父子,蓄国力,尊王室,联诸侯而创小霸,不能不说是诸候君主之佼佼者,更重要的是,小霸的出现,为诸侯争霸创了先例,为桓公称霸起到了积经验奠基础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其历史功不可没。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名人

名言警句分类

更多>

热门名言警句

随机名言警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