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名言网 > 励志人物 > 列夫托尔斯泰的童年

列夫托尔斯泰的童年

2016-07-08

在莫斯科以南,图拉省城附近,有一座名叫雅斯纳亚•波良纳的美丽庄园,“雅斯纳亚.波良纳”在俄语中意为“明亮的林中空地”,这里有田地、湖泊、坡谷、河流、森林和草场,更有辽阔的原野可以骑马驰聘,又有甘凉的泉水和清沽的小溪环绕在旁。公元1828年9月9日,世界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在这座如诗如画的贵族庄园里降生了。

托尔斯泰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雅斯纳亚•波良纳度过.对它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说:“倘若没有雅斯纳亚•波良纳,我很难想象俄罗斯以及我对俄罗斯的态度。倘若没有雅斯纳亚•波良纳,我绝不会对祖国爱到如此痴迷的地步。”

托尔斯泰出身于贵族世家,父亲和母亲均为上层贵族,属于豪族。他的曾祖父曾是彼得大帝时期的国务大臣,受封为世袭伯爵。祖父曾经担任军职,并就任过喀山省省长。托尔斯泰在小说《战争与和平》中描写的罗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的父亲重视教育子女,自身也爱好读书,性格温和,乐善好施。对托尔斯泰来说极为不幸的是他的母亲在他不到两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由于对母亲没有任何记忆,他只能通过别人的描述来勾勒出自己心目中善良、慈爱的母亲形象,他幻想着母亲具有温婉仁慈的性格,这种想法也一直影响着《战争与和平》中的女性形象的创作。

托尔斯泰虽然年幼丧母,但是他的童年仍然是幸福的,除了兄弟姐妹们的友爱,还有姑妈无微不至的疼爱。母亲去世后,他和兄弟姐妹都由姑妈塔吉雅娜•亚历山大罗芙娜来照料。塔吉雅娜虽说是他们的远亲,但实际上一直住在托尔斯泰家,因为她从小就是孤女,自小就被托尔斯泰的祖母收养,与一家人无异。塔吉雅娜在少女时代深深地爱上了托尔斯泰的父亲尼克拉•伊里奇,由于寄人篱下的尴尬处境,没有家产也没有地位的种种苦楚,她知道她不可能和心爱之人结合,于是便将这段感情尘封心底,终生未嫁。托尔斯泰的母亲死后,塔吉雅娜将全部的爱投入到了她所爱的人的孩子们身上,给他们万般的关怀和妥帖的照料,这恰好填补了孩子们从小缺失的母爱。托尔斯泰后来在小说和书信中经常会提到“塔吉雅娜姑妈”“慈爱的姑妈”“亲爱的姑妈”,言语中一直怀有一种亲密的感激之情。塔吉雅娜毕生都没有离开过托尔斯泰家,在托尔斯泰的生活中,她起了很大的作用,她让托尔斯泰从小就体会到了“爱”是一种能够孕育温暖并且具有强大力量的情感。托尔斯泰后来说:“塔吉雅娜•亚历山大罗芙娜对我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她在我童年时就教会了我对爱的精神享受。她不是用话语教会我这一点,而是以自己全身心的爱感染了我。"

托尔斯泰的童年并不曾被失去母亲的哀伤和凄凉占据,在他的眼里,每一天都美好得仿佛清晨的阳光,大人们对他们玩耍的行为从不横加千涉,他和兄弟几个毎天都可以无忧无虑地尽情嬉闹,即便是闹得天翻地覆,也很少得到斥贵。也许因为这种生活过于和谐美好,使得年幼的他不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自己无法挽回的小悲剧,哪怕是看到掉在地上摔死的乌鸦和被烹饪的母鸡都会令他唏嘘不止、哭泣不已,托尔斯泰的哥哥们还为此给他取了一个“哭鼻子精”的外号。然而,我们却可以看出,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从童年时期就具有一颗悲悯之心,情感比同龄的孩子都要丰富很多。

托尔斯泰幼时起就接受了贵族式的教宵。父亲给他和哥哥们雇佣了—位德国人作为家庭教师,教导他们学习德语、算术、历史、地理等课程.幼年时托尔斯泰还学习了法语。他很早就接触到了普希金的诗、克笛洛夫的寓言、卡拉姆津和茹科夫斯基的文学作品,还读到了《一千零一夜》等故事集。

这个时期的托尔斯泰就已经表现出了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除了上课之外,他们偶尔会外出郊游、野餐,大自然的一切都使他疯狂地着迷。他可以很长时间专注地蹲在地上不动,只为了观察一朵鲜花或者一只美丽的蝴蝶,回到家里之后,他便根据记忆和想象画出图画。这些美妙的经历使得他在日后写到他的童年时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充满了愉快的回忆。

然而走得最快的总是最美的风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曰子转眼就过去了,托尔斯泰的人生出现了第一个转折点。1831年,也就是托尔斯泰8岁那年的冬天,为了方便大哥上大学,他们全家离开了故乡迁居到莫斯科这座陌生的城市。面对全新的环境和生活,托尔斯泰并没有感到新鲜和开心,反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困惑中。他无法理解莫斯科人所表现出的那种相互隔绝和冷漠,这对于习惯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相处的托尔斯泰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问号。不仅如此,父亲终日忙于工作,无暇顾家,哥哥埋头准备考试也没有时间和他玩耍,只有年老的家庭教师陪伴着他度过单调呆板的日常生活,他不得不待在那个如同荒漠一样孤寂的房间里闷闷不乐。唯一的乐趣是偶尔可以到郊外散步,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才能找回一丝快乐来抚慰自己的内心世界。

偏偏这个时候,他又和新来的家庭教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尽管从前的家庭教师水平不高,但是为人和善,喜欢孩子,而新来的家庭教师却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他严厉得不近情理的管教令托尔斯泰非常反感,他甚至命令托尔斯泰下跪,托尔斯泰宁死也没有答应。有一次,托尔斯泰家里举行晚会,家庭教师走到他身边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他,这使托尔斯泰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这一连串的波折和烦恼使得他养成了沉思的习惯,他感到十分压抑,开始思考与他年龄很不相称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是痛苦的还是欢乐的?有时候他觉得人活着就是忍受苦难,于是他把手放在火上烤、放到窗外冻,甚至还用鞭子抽打自d,以此来提醒自己要学会忍受痛苦。有的时候他又认为活着就该尽情地享乐,哪怕是便躺在床上看小说、吃蜜糖姜饼,什么都不做。

尽管这样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但还算平静。然而命运的车轮又一次偏离了如常的轨道,1837年6月,父亲去图拉办事,因突发脑溢血,猝死街头。祸不单行,父亲死后不到一年,祖母也离开了人世,面对亲人的离去,托尔斯泰陷入了万分的悲痛和对死亡的莫名恐惧之中。自父亲去世以后,家里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他们兄弟几人不得不离开莫斯科回到波良纳,但是回去之后没有多久,负责监护他们的姑妈也去世了。托尔斯泰兄弟几个除了大哥尼古拉之外都是未成年人,必须要有新的监护人.于是大哥尼古拉给远在喀山的另一个姑妈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请求她充当孩子们的监护人。姑妈同意了,但是要求孩子们必须到喀山去。到了喀山以后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地方,这位姑妈并不十分关心他们,她整天忙于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根本无暇他顾,孩子们只能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

1843年,托尔斯泰的二哥和三哥同时考入了喀山大学,大哥尼古拉从莫斯科大学转到了喀山大学,托尔斯泰也在准备报考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根本不能引起他的兴趣,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里他都在看文学作品,如此这般备考的结果可想而知,成绩公布之后他有三科不及格,而录取的最低标准是允许一科不及格,于是托尔斯泰只好又复习了一个夏天,参加了补考。1844年9月24日,16岁的托尔斯泰通过了补考走进了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的课堂,开始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这时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

初入大学的托尔斯泰不专心学业,而是迷恋社交生活,一年下来他的考试成绩很糟糕,因此未能升入二年级。留级对他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于是次年他转到了法律系。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沉迷于舞会和晚宴,而是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阅读卢梭、黑格尔、伏尔泰的哲学著作,这其中他尤其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对哲学的深深迷恋让托尔斯泰觉得从法学系的课程中学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所以他选择了退学。

1847年,他如愿离开了学校,也离开了他一直不喜欢的喀山,回到了装载着他如梦如歌的童年的波良纳,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开始了他不平凡的文学生涯。他就像一支火炬,照亮了世界文学这座大花园。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励志人物

热门励志人物

随机励志人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