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名言网 > 励志创业 > 别被“连续创业”忽悠了

别被“连续创业”忽悠了

2015-11-20

唱吧的爆红堪称屌丝连续创业者的逆袭;但需要注意的是,陈华还没有成功过,不论酷讯,还是唱吧;建议陈华找到当年酷讯失败的真正原因,不要简单归结于当年年轻没经验,不然唱吧也会在从好产品到好公司的路上摔跤。陈华是个好产品经理,但是不是好CEO还需要验证互联网行业里昙花一现的好产品多了去了。

我说这些绝对不是和陈华过不去,相反,我很佩服他的创业精神,如此乌鸦嘴是希望他在连续创业的路上能够有所成。如陈华一样,互联网行业有相当一部分公司的CEO们都是有过不止一次创业(以及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他们的名片上永远都是Founder虽然公司名字总变。他们嘴里总是冒出最新的概念,做的事情和产品总是在与硅谷同步,他们每天都在为腾讯忽然出现而忧心忡忡,他们过去的履历完整(不错的职业和创业经历,有经验有积累),目前有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明星团队,以及一款看起来不错的明星产品, VC们也很青睐他们(因为他们失败过,而且之前所有的错误已经被上一家VC买过单,投他们的赢面要高于初次创业者,所以他们很容易融资),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很多人从来没有真正成功过。

屡创屡败屡创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赏与鼓励,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投资人,你真的放心将钱投给有习惯性流产特质的创业者吗?

先别急着说是或不是,理性点,想想。

先说说连续创业者

目前我们看到的连续创业者基本上是3大类:

1、某个成功企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参与创办的企业获得阶段性胜利(比如IPO)后,再度创业,他要么是对创业这事儿真的有瘾,要么希望通过成功主导一次创业,来更大程度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想法;

2、创业不止一次,但之前的经历都是失败,他们希望这一次有逆袭的机会;

3、创立的公司进入良性发展、或被大企业收购,但创业者不愿做以积累为主的经营工作、不愿转化成职业经理人,又开始重新折腾。

这三类中都有成功的案例,比如第一类里的汉庭CEO季琦(参与和主导创办了3个上市公司携程、如家、汉庭),第二类里的巨人董事长史玉柱(巨人失败后,东山再起做了脑白金,以及巨人游戏),第三类里的周鸿祎(卖掉了一手创办的3721后,又创办了360并上市),人人网CEO陈一舟(卖掉了ChinaRen后,又创立人人网带上市)。

这些成功的案例其实都只是各自类别里的小概率事件,总体来说,对第一、第三两类连续创业者的前景,我谨慎看多,而对第二类连续创业者,我谨慎看空。

为什么?

第一类连续创业者,他们上一次的创业成功过。虽然他们有可能只是参与(创始),但他们亲身完整经历了一个企业从初创到成功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人脉、资源、团队、经验、感觉,当然更多的是自信心。这些因素对一个创业者的成功来说极为重要。

我谨慎看多,而不是完全看多的的原因是他们面临如下挑战:1、有了上一次成功的光环,以及随之而来的生活富足,他们是否有当年的动力和赌性,是否还有创业者的初心,如今一切归零能否有足够的心态来适应,这是非常关键的;2、上一次创业成功的经历里,他们也许更多的是主管某一领域,如今单飞,要面临的是独自当家后的所有问题一个人扛,他们是否具备真正控盘,领导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的能力,或者能否在短时间内能够补充相应能力;3、上一次成功的机遇和成功要素是否完全具备或者能复制,也是这一类连续创业者需要思考的,要找到像第一次那么美妙的战场并且胜利是一大挑战。

对第三类连续创业者的谨慎看多,是因为他们当初能把公司带上轨道、甚至卖出公司的事实说明:他们是一群聪明的、能发现好机会、而且能将这机会初步实现出价值的人;但同时,他们放弃公司的决定也说明:他们在实践自己想法与理想之时,并不是彻头彻尾的执着与坚定,他们会相机而动、相机而卖。可能有的人会称这为投机,笔者倒不一定这么认为,因为创业本质上也是生意,只要价格合适,创业者有权利决定在什么时候将公司做成一笔交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真正做成大公司的人,都是有点拙劲、会持续扩充公司护城河、会为自己的想法咬牙坚持不管是在低谷困难、还是高潮诱惑之时,都能想方设法做下去的创业者。

所以这类连续创业者,我看多他们能发现机会、做出被收购的价值,但能否真的持续创造价值,做出一个独立上市公司出来,我看未必。

大旗网董事长王定标就是这样的人。1999年,王定标离开戴尔华东区营销经理的职位,参与到好耶技术公司的创业中去。2002年,王定标从好耶离职。离职的原因据他后来说,是因为当时好耶已开始实现单月赢利,他却觉得老在重复做一件事,没劲,他更愿意享受前期阶段性的事情,所以离开,然后在一年之内做了三个创业项目。事实上,这几个项目都在不停断型中,甚至,王定标后来还为拷贝而拷贝了Facebook其实他后来也承认,完全没有分析与研究中国学生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只是觉得这是个机会、想模仿据说,他连续创业6次得到了IDG的5次投资,每次他都能扑捉市场机会并立即跟进,但他除了目前正在经营的大旗网外,其他几个都像猴子掰苞谷一样被扔了。而据了解,大旗网现在又面临着转型问题。

以硅谷同步助手著称的王兴,也是第三类。从开始做中国版的Facebook校内网,到中国版的推特海内、饭否,一直到中国版的Groupon美团网。在美团之前,王兴每次都是最先发现机会,又很快卖掉或放弃,但愿这最近一次的美团不是如此结局,但愿他能坚守到美团成为一个独立的上市公司。

那最后来说下我为什么谨慎看空第二类连续创业者。

因为这一类连续创业者本质是连续失败者,他们的特点是能够发现机会,也能一开始做出一个好产品,或者探索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但他们的问题在于,很难依托这个好产品和这个好的商业模式建设一个好公司,要么是处理不好与资本的关系,要么管理不了快速成长的团队,要么把握不好公司发展的节奏,要么不能够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变。他们甚至都来不及做出被收购的价值,公司就散架了。

这类连续失败者,回顾起来,很多时候是败在同一个地方。就像刘翔,两届奥运会,每次都输在那个脆弱的脚后跟儿上。

拉手网的吴波,15年做了5个公司。而最近的两起都是输在节奏上。2005年,吴波带着他的核心技术团队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专业视频共享平台网站()。但当时融资方迟迟不肯同意拨付资金,而优酷、六间房等视频网站破土而出并迅速发展,吴波团队无法应对。待等投资方回过神来,一切已为时已晚,此时若想在行业内取得领先优势,就必须投入巨资,吴波意识到这是个烧钱的项目,于是只能退出了。也许是吸取了这次吸取资本过晚过慢的教训,在2009年创立拉手时,吴波走了另一个极端,大胆、疯狂地融巨资、走快路,但整个公司最后却被快速扩张的规模拖垮,自己不得不卸任CEO。

好产品不是壁垒,好运营才是

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里,任何一款好产品或者好的商业模式出现,马上就会有无数个模仿者出现,而且腾讯这样的大家伙们都有随时挤进来的可能。而且市场瞬息万变,用户的需求也是动态调整,在这样的环境下好运营比好产品要重要得多了,好产品不是壁垒,好运营才是,很多时候失败都是失败在运营上了。

我观察,第二、三类连续创业者之所以连续创业、或者说连续失败,在于他们没法从价值发现者提升转型为价值持续创造者;他们能灵感一现地抓住很多机会,但却不能死扛到底。不能转型、不能死扛这两个,是他们的阿喀琉斯之踵。

张朝阳是一个价值发现者升级为价值创造者的正面例子。张朝阳1996年回国创业,到了1998年2月推出搜狐,这中间的艰辛何止15个月的黑暗前传,12年下来绝对是苦忍的历程:长期没有盈利模式持续亏损,流血上市后股价跌到1美金以下,承受多年门户老二的封号,今天又被微信和微博打了2记耳光。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张朝阳,从当年顶着海归先锋的光环、不谙本土的争议,好歹把搜狐做成了一家长期生存、独立发展、活得还不错的公司:

1、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变化中没有掉队,搜狐无论是营收利润还是地位还处于行业第一线;

2、矩阵式业务结构也许在将来搜狐系会有5家上市公司(搜狐、畅游、搜狗、搜狐视频、焦点网);

3、让搜狐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黄埔军校(古永锵的优酷,李善友的酷6,龚宇的奇艺等)。

陈一舟也是,他在经历过ChinaRren及之后的一次不成功的创业后,在尝试了2005到2008年互联网领域所有的商业模式后,他用从王兴手里买下的校内网作为主体进行增值,打造了市值十多亿美元的人人网。

这两个人物,经常被一些媒体或评论家批评甚至嘲笑,其中一个攻击点是说,他们没有太强的创新精神,做业务有投机成分。这些批评太轻率了。想想看那些从来没有从失败经验中真正总结出教训、但还以连续创业的资历与概念吸引VC钱、最终却烧不出一个结果的连续失败者,你会觉得,能把公司带上纳斯达克的创业者,都是真的值得尊敬的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励志创业

热门励志创业

随机励志创业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