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山楂树之恋》经典台词精选
- 下一篇:《大唐女将樊梨花》秦岚 刘恺威经典台词
看了这么多版的《西游记》,第一次我发现,原来唐僧,不像以往所宣扬的那般柔弱无力。当一些禅机和佛家的思想更多地在人物的身上显示出来的时候,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唐玄奘。我记得很多年前看钱文忠老师的讨论《玄奘西游记》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何那般伟大的玄奘法师,在《西游记》的任何一个版本里都显得那般不堪呢;也许是因为我一直没有去读那本吴承恩的原着小说吧,或许,这部新版的《西游记》给了我一点去读原着小说的动力吧。至少自1986年央视版的那出《西游记》之后,我终于见到了四个多少让人感动又不那么天马行空的取经人。
祈求带业往生,祈求遇难成祥。只因只有这样,我们的祈求不会显得过份而近本份。佛祖不度无缘之人,众生皆有佛性,所谓的缘,仅仅只是历千百世劫后,我们心里仅存的那点善心,佛性自生;佛祖又怎会不度我。
唐大师,不愧是唐朝对僧呀。说出来的话都这么充满形而上学的思辨哲理。而我不记得在哪一集里,孙猴子去前方打杀妖怪,唐僧对着上天祷告——愿遇难成祥,不知道为什么,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突然打动了我。
佛祖度我等西去,经典台词却无法减灭我们已经结下的孽缘与业障,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在不断的修行中渐渐地还清我们曾欠下的种种,所有冤亲债主向我们索求的,也无非是历劫千百世中的某一个前因,而我们所偿还的也无非只是千百世中注定须还的一个果罢了。
许多细节,许许多多细节,原来竟然是这样的。从《三打白骨精》时唐僧驱逐孙悟空的时候开始,我才发现——原来唐僧是在自责自己的修为不够,明知道那是一个要来害自己的妖精,却想着自己假若修为高强则可超度冤魂而不至于让那个可怜的白骨精在生活受难而死后又得死于孙猴子棍下;自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埋怨孙猴子不该不存有半点慈悲之心。正如他洋洋洒洒所说的:生为沙门中人,若不存有半点慈悲心肠,取回真经又有何用……
若能遇难,即修行路上的魔障;如遇魔障却见成祥,虽不能减免孽业,却是佛祖慈悲给我们指引了一条明路。心有感念,佛也会有感应;所以我们历劫应劫,但我们也终将沐着金色的佛光至福田祥地。
心若虔诚,遇难无避,又怎见不成祥。毕竟人生不也正是如此高低起伏跌宕,假若难者为底,即是触底反弹,怎见不成祥。假若遇难,佛祖会告诉我们,成祥就在前面不远处了。佛祖永远不会欺骗我们,因为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也是这样。
佛家总在祈盼着能遇难成祥。是不是因为我们虽说未堕三恶道,但也属上三道的最底层,前世的因成了今世之果,今世之果也将成为来世的因;所以生之为人本身就是因为我们曾造过的孽障未消业障太重,所以我们才应劫而生;而生之为人,一切应因而遇果,所谓磨难不断而修行则不灭。
我总说,人要锻炼好自己的人格力量,只有有一个强大的人格力量之后,我们才能真的为自己而活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界的影响力再大也不能再动我分毫,那时候我们就清净自在了。
所以我们不应该去祈求平安,不应该去奢望无难无灾,而是当我们遇到了灾难时,我们去祈盼一个遇难后的祥和。
海涛法师也说——人要修练好出离心,才能耐得住孤独和寂寞;然后才能修练好清净心。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有了清净自在,一切已经相当殊胜了;并且因为有了清净自在,一切法才有了根据。虽说万法皆空,然万法亦不空;万法皆法,万法皆达途。只有当我们真的能遇难成祥求得乜究竟时,再回头来看万法,那时候才法法皆空了。
为何我们会遇难,因为我们历了千万劫之后,佛祖怜我尚在苦海沉浮,所以给我们安排了苦难让我们尽早去应劫,助我们早脱苦海;毕竟所有的劫数都是因为前世种下的因,所以在劫即难逃,我们尽早地应劫了却前因,也许也就可以尽早地脱离苦海被渡往彼岸极乐。遇难所以成祥,是因为佛祖悲悯我们无穷尽的苦难,因而给我们指引了前行的方向。我们必须去应劫,而在劫又无路可逃,所以最后成祥,终归是我佛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