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哲学
简介
《论文艺的空灵和充实》课堂实录
宗白华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美学论文,对从未接触过文艺理论的高一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此,宗先生并未构建什么美学体系。 一首绝句,一曲小令就会形成一片崭新的天地,几道溪水,数株松竹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宇宙。这些就构成了一个个美的世界。在浮躁的社会中,我们需要用艺术人生来丰富日渐萎缩的心灵,需要在艺术的“空灵”中寻找一种生命的“充实”。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要仅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上,还应美育精神,丰富性灵。 【教学目标】 1、 阅读文本,理清文章思路。 2、 理解“空灵”与“充实”的关系,进而理解作者的审美观。 3、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培养审美情趣。 【课堂实录】 师:宗白华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请一个同学读一下作者简介。 宗白华,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江苏常熟虞山镇人。1919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美学等课程。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教。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艺术审美观的集中体现,体现了宗先生这样一位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魂的大师的生命哲学和情理交融的审美观,《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即选自《美学散步》。(以上内容用幻灯片展示) (学生读) 师:(板书“美”)哪位同学来谈谈什么是美? 生1:下雨的时候,雨能使我心情舒畅,所以下雨是美。 生2: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独特之处,这种独特就是美。 生3:校园的长廊周围开满了月季花,月季花下面还有一朵朵不知名的小野花,我走在长廊上,心情愉悦。这时候我感觉到了美。 生4:世界上的万物和谐相处,和谐就是美。 生5:残缺也是一种美。 如《红楼梦》,如维纳斯。 师:可见,大千世界,春华秋月,碧海蓝天,使人流连忘返,是美;一部名著,一座雕像,使人陶醉其中,也是美。 我国古代的艺术家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艺术品,同样是美,那么,美到底是什么, 我们今天就跟着宗白华先生的脚步,去探寻艺术作品中美的真谛。 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下文章的结构安排。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师: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可说是一目了然。 生:(七嘴八舌)这篇课文有三部分,先总说,而后分别论述空灵和充实。 师:好。我们先请一个同学来读总说的部分,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标划出重要语句。 (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划) 师:读的不错,声音清晰,读音准确。这段文字告诉了我们这篇文章的中心话题,大家认为是什么? 生: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 师:不错。既然文章要写的是艺术中的空灵和充实,这当属美学范畴,但作者开篇却谈的是物质技术、经济生产、政治力量、宗教信仰以及道德哲学,这似乎有些偏离题旨。对此,你如何理解?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讨论交流。 (学生思考,然后互相讨论,3分钟) 生1:我认为这是几个层次的问题。物质技术是第一层,经济生产是第二层,政治是第三层,宗教是第四层,是精神方面的事。文艺从他们中获得营养,来表现人生。 生2:文艺表现人生。从宗教那里获得深厚热情的灌溉,从哲学那里获得人生智慧、宇宙观念。所以不偏题。 生3:文艺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和谐,创造“美”。 师:同学们回答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文艺和经济、政治、哲学、宗教等不是毫无关系的。也就是说文艺不是孤立的。文艺的根基深深地植在时代的技术阶段和社会的意识上面,从它的左邻右舍那里获得善和真,指示着生命的真谛和宇宙的奥境。一切生命的境界都反映在文艺里。那么,文艺是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呢? 生:是。文中说,文艺不只是一面镜子,映现着世界,且是一个独立的自足的形相创造。它凭着韵律、节奏、形式的和谐、彩色的配合,成立一个自己的有情有相的小宇宙。 师:很好。文艺不是孤立的存在,但必然是独特的存在。比如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学生齐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些词语的组合就形成了一个有景有情的萧索、凄清的意境。“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枝深雪里的梅花就是一片天地;潇湘馆里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几竿翠竹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宇宙。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文艺的美是如何实现的?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充实和空灵的内涵。 生:“充实”是广大、深邃、丰富。 “空灵”就是超凡入圣,冰清玉洁,脱尽尘滓。 师:非常好。空灵和充实共同创造了艺术的美。那么,“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1: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生2:是全文的中心句。 师:是的。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纲和主旨。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作者从哲学、宗教和文艺的关系入笔,引出了“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的观点,然后分别论述。那么,空灵和充实到底是如何使文艺产生美感的呢?它们二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后面的两部分。 师: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默写陶渊明《饮酒》。 (学生写) 师:人们提到陶渊明,往往把他和菊花相提并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此,菊花和陶渊明已经成为一体,陶渊明即菊花,菊花即陶渊明。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很多同学读过《人间词话》,谁能说说什么是“无我之境”? 生1:就是一种忘我的境界,很空灵。 生2:无我之境,就是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师:陶渊明何以能达到“无我之境”呢? 生:因为他做到了精神的淡泊。 师:非常好。也即诗中所说的“心远”。也就是心灵空诸一切。精神的淡泊就是达到空灵的最基本的条件。 那么,达到空灵还需要什么条件? 生:对物象造成距离。 师: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学生齐说“隔”)好,我们来读文中的相关内容,从“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到“他们懂得‘隔’字在美感上的重要”。 (学生读) 师:为什么“隔”在美感上很重要呢? 生:能产生一种朦胧的感觉。 师:不错。能不能再举个例子? 生: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里的“雨”就造成了“隔”,姑娘在雨中的小巷中撑着油纸伞更增加了美感。 师:“空”与“隔”哪一个更重要呢? 生:“空”更重要。“隔”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而“空”是心灵内部的,是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 师:陶渊明诗题为“饮酒”,文中引晋人的话“酒正使人人自远”,“酒正引人著胜地”。“自远”就是忘掉自我,“胜地”就是美妙的境界。那么这种由忘我而达到的美妙的境界不正是广大、深邃、丰富的人生么?这种广大、深邃和丰富不就是充实的境界么?于是要谈谈充实。同学们自己读“充实”部分,划出其中评论性的句子和重要的句子。 (学生自由读,用笔标划) 生1:“这豪情使我们体验到生命里最深的矛盾、广大的复杂的纠纷。”“杜甫的诗歌最为深厚而有力,也是由于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艺术家精力充实,气象万千,艺术的创造追随真宰的创造。”“这是艺术心灵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生2:“杜甫的诗歌最为深厚而有力,也是由于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中国山水画趋向简淡,然而简淡中包具无穷境界。”“然而元人幽淡的境界背后仍潜隐着一种宇宙豪情。”“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灿然呈露于前。” 生3:“他这样沉酣于自然中的生活,……不是画家这丰富心灵的写照吗?”“中国山水画趋向简淡,然而简淡中包具无穷境界。”“这是何等沉痛超迈深邃热烈的人生情调和宇宙情调!这是中国艺术心灵里最幽深、悲壮的表现了罢?”“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灿然呈露于前。” 师:句子找的很好。你认为那句话最能体现“充实” 的含义? 生1:“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灿然呈露于前。” 生2:“这是何等沉痛超迈深邃热烈的人生情调和宇宙情调!这是中国艺术心灵里最幽深、悲壮的表现了罢?” 生3:“中国山水画趋向简淡,然而简淡中包具无穷境界。” 生4:“杜甫的诗歌最为深厚而有力,也是由于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 师:大家讨论一下那一句最合适。 (学生讨论) 生:“这是何等沉痛超迈深邃热烈的人生情调和宇宙情调!”文中说这是中国艺术心灵里最幽深、悲壮的表现。 师:不错。达到这种境界的作品就是充实的作品。这种充实就来源于艺术家生活经验和人生境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同学们对这篇文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 生1:“酒正使人人自远”的“远”是什么意思? 生2:远就是世俗,所以自远就是忘却世俗,忘我。 师:说的很好。亦即文中所说“静照”。 生:“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灿然呈露于前。”一篇作品是否可以同时具有空灵和充实两方面? 师:这个问题就涉及了空灵与充实的关系问题。二者的关系是什么呢? 生1:空是指静照。是人生忘我。空是条件,充实是较高的艺术境界。 生2:空灵和境界是艺术境界的两元。 生3:空灵造就了充实,充实丰富了空灵。空灵忘我,心无挂碍。充实又丰满的艺术填补了空灵,充实了空灵。这世间的一切繁华均系充实的灵动,是充实让艺术大放光彩,让空虚少了空虚和浮华。充实和空灵永远为艺术服务。 师:三位同学都说出了二者的关系。艺术境界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相反,却蕴含人生的广大、深邃和充实。艺术中的“空灵”与“充实”是相统一的,是艺术精神的两元。艺术心灵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灿然呈露于前。”文艺只有在空灵与充实两方面都曾尽力,才能达到极高的成就。 宗先生是一位诗人型的学者,他把对生命的赞美,对人生的沉思都结集在美学殿堂里,把自然作为艺术化的自然,把人生作为一种艺术化的人生,宗白华先生是“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其从容自如、疾徐有力的笔力,让人犹如亲聆教诲、如坐春风。他教我们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无限,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去探寻美的真谛。大师渊博的学识也令人敬仰,诗词文论,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让我们以学习这篇文章为契机,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